🎤 爲偶像應援 ·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! 🎶
家人們,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,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!🔥
泫雅 / SUECO / DJ KAKA / CLICK#15 —— 你最期待誰?快來一起應援吧!
📌 參與方式(任選,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!)
1️⃣ 本帖互動
點讚 & 轉發本帖 +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
評論區打出 “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!”
2️⃣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
帶上 #歌手名字# + #TokenOfLove#
發帖內容任選:
🎵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+ 心情宣言
📣 應援口號(例:泫雅女王衝鴨!Gate廣場全員打 Call!)
😎 自制表情包/海報/短視頻(加分項,更容易中獎!)
3️⃣ 推特 / 小紅書發帖打 Call
同樣帶上 #歌手名字# + #TokenOfLove#
內容同上,記得回鏈到表單 👉️ https://www.gate.com/questionnaire/7008
🎟️ 獎勵安排
廣場優質發帖用戶:8張門票
廣場幸運互動用戶:2張門票
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:5張門票
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:5張門票
📌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、熱度、創意度綜合評分,禁止小號水貼,原創發帖更易獲獎!
🕒 8
門口的野蠻人:Wormhole攪局LayerZero父子團聚
最近,加密貨幣的跨鏈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:LayerZero基金會想要用價值1.1億美元的代幣,把自己當初創造的跨鏈橋項目Stargate重新買回來。本來這事兒看起來挺順理成章的,畢竟是"父子團聚"嘛。
但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——LayerZero的老對手Wormhole突然跳出來,說這個價格太低了,準備出更高的價錢來搶奪Stargate!一時間,這場內部收購變成了公開的競購大戰,讓我想起了電影《門口的野蠻人》。
這不僅僅是一樁簡單的收購案,它標志着加密行業正式進入了"並購時代"。以前大家主要拼技術、拼用戶,現在開始玩起了資本運作。更重要的是,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了DAO治理在真金白銀面前的真實表現,以及去中心化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的微妙平衡。
LAYERZERO爲什麼要"帶橋回家"?
要理解這場收購戰,我們得先搞清楚LayerZero和Stargate之間的關係。簡單來說,Stargate就是LayerZero的"親兒子"。
血濃於水的父子關係
LayerZero定位自己是一個跨鏈的消息傳輸協議,想成爲區塊鏈的TCP/IP。它並不是專門針對跨鏈的資產轉移場景,例如以太坊DeFi項目通過LayerZero實現跨鏈治理投票,遊戲開發者用它同步多鏈遊戲狀態等。
2022年3月,LayerZero團隊推出了Stargate Finance,這是一個建立在LayerZero協議之上的跨鏈資產轉移應用。它聚焦最實用的資產跨鏈轉移場景,爲LayerZero生態引入了巨大的資金流和 用戶量。說白了,Stargate就是LayerZero技術實力的"樣板間",用來向市場展示自己的跨鏈技術有多牛。在這個版圖中,Stargate的地位獨一無二——它不僅是LayerZero團隊親手打造的核心產品,還是網路流量的主要貢獻者之一,是LayerZero的“前端產品”和“搖錢樹”。
不過有意思的是,雖然是一家人,但LayerZero當初刻意讓Stargate保持了"獨立":有自己的DAO、自己的代幣STG、自己的治理結構。這在當時是出於合規考慮,也符合當時去中心化的潮流。但是,雖然名義上獨立,實際上Stargate基金會的董事會裏,一半成員都是LayerZero指派的。用社區的話說:"Stargate就是LayerZero,LayerZero就是Stargate"。
但是這種分離也埋下了今天收購的伏筆。
爲什麼偏偏是現在?
LayerZero選擇這個時候出手,主要有幾個考慮:
1.1億美元:這個價格合理嗎?
LayerZero的收購方案看起來挺簡單:用1.1億美元等值的ZRO代幣,按照1 STG = 0.08634 ZRO的比例,把所有STG代幣換掉。一旦收購完成,Stargate DAO就解散,STG退出歷史舞臺,Stargate未來的所有收入都用來回購ZRO代幣。
估值爭議的核心
但是這個報價一公布,就引發了"價格太低"的質疑聲。爲什麼這麼說呢?
Wormhole在Stargate社群中發表公開信,其中一針見血地指出:Stargate的國庫裏有約9200萬美元的現金和以太坊等流動資產!按1.1億美元的總報價計算,LayerZero實際上只用了大約1800萬美元的淨成本(1.1億 - 9200萬),就想買下Stargate的整個業務。
更何況,Stargate的業務還在蒸蒸日上:2025年7月單月交易量40億美元,總鎖倉價值3.45億美元,年化協議收入約200萬美元。LayerZero此報價幾乎只相當於把Stargate的淨資產付錢買下,卻未額外爲其未來業務估值付溢價,等於按淨資產收購一個高速增長的生意。
有人以Axelar市值類比推算Stargate至少價值4.5億美金以上,這樣看來,1.1億的價格的確有點"佔便宜"的味道。
治理過程的"利益衝突"疑雲
更讓社區不爽的是,這次收購存在明顯的"利益衝突"嫌疑。Stargate基金會董事會一半成員是LayerZero指派的,這讓很多人懷疑,無論社區怎麼投票,這個提案都會通過。
雖然LayerZero團隊承諾所有內部人員的STG都不參與投票,但"內部交易"的感覺還是讓社區很不舒服。
修正案:給長期支持者的"甜頭"
面對質疑,LayerZero迅速做出了調整:在合並後的前6個月,Stargate總收入的50%繼續分給那些長期質押STG的用戶(veSTG持有者)。這一招非常有效。雖然總價沒變,但通過照顧最忠誠的持有者,新提案獲得了壓倒性支持,最終支持率達到88.6%。
這個過程很有啓發性:在DAO治理中,安撫核心利益相關者比單純提高價格更重要。那些長期質押的用戶代表了項目的鐵杆粉絲,他們的態度往往決定投票結果。
WORMHOLE強勢攪局:意在何爲?
就在LayerZero和Stargate的收購投票進行得熱火朝天時,2025年8月21日,Wormhole基金會突然發難,公開表示LayerZero的報價"嚴重低估了Stargate的價值",準備提出"更高的報價",並要求暫停正在進行的投票5個工作日。
WORMHOLE的多重動機
Wormhole此舉可謂"一石多鳥":
戰略收購:同處跨鏈賽道,Wormhole與Stargate實現跨鏈資產轉移的方法完全不同,各有優劣:
Wormhole認爲,如果能把Stargate(擅長流動性池)和自己(擅長lock-and-mint)結合起來,就能打造一個跨鏈領域的"超級航母",形成市場主導地位。
戰術騷擾:很多人覺得,Wormhole的真實目的可能就是給對手LayerZero"添堵"。你想想,就算最後買不成,能逼着迫使LayerZero支付更高溢價、“花更多錢買回自己產品”,無形中消耗其資源;或者在他們社區裏制造點混亂,拖慢他們的發展節奏。對自己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。
樹立形象:Wormhole通過這次發聲,也給自己樹立了一個"爲社區爭取利益"的好形象。通過扮演了爲Stargate股東謀求更大利益的“白衣騎士”角色,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。
這是一種幾乎沒有失敗風險的競爭策略——要麼搶到核心資產,要麼讓對手多花錢、丟面子。
WORMHOLE是玩真的嗎?
任何對Wormhole的評估都繞不開一個重要歷史事件:2022年2月,Wormhole遭受了DeFi歷史上最大的黑客攻擊之一,損失超過3.2億美元。但事件的後續發展很戲劇性:Wormhole的主要支持者Jump Crypto立即自掏腰包,全額補償了所有用戶損失。這一史無前例的"救市"行爲,雖然暴露了早期的安全問題,但也向市場展示了Wormhole背後雄厚的財務實力。
當初3億多的窟窿都能即時填補,籌措資金應不成問題。另外,Wormhole的聲明也強調他們需要時間調研Stargate財務和風險狀況,暗示其確有認真盡調並融資的打算。Wormhole基金會要求Stargate團隊提供詳盡的資產清單、用戶數據、法律風險等信息供其評估。這些舉動表明Wormhole在嚴肅對待這次潛在收購,而非純粹攪局喊價。
誰是贏家?市場影響分析
各方初步反應
Wormhole發聲後,Stargate官方社交媒體一反之前與LayerZero互動的熱絡態度,選擇了噤聲不表態。LayerZero聯合創始人Bryan則在X平台上簡短回應:"這事不可能發生"("That's not happening.")。由此看來,LayerZero對Wormhole的橫刀奪愛相當排斥,表明不會輕易讓步或退出。
市場上的大多數聲音還是認爲,Stargate團隊與LayerZero早已達成內部協議,Wormhole即便喊價,多半只是讓LayerZero多花點錢,最終Stargate仍會並入LayerZero,不會出現戲劇性逆轉。
因此接下來幾天,Stargate社區是否決定暫停原有投票、開啓新一輪競爭性流程,將是關鍵看點。
各方利益分析
最可能的結局
考慮到LayerZero和Stargate"血濃於水"的緊密關係,再考慮到LayerZero修正案已獲得88.6%的支持率,最可能的結果是Stargate最終被LayerZero收購。兩者的團隊歷史、技術集成和戰略協同是外部競購者難以比擬的優勢。
不過,Wormhole的介入並非毫無作用。它成功地將"低估值"議題公開化,給LayerZero帶來了輿論壓力。因此,LayerZero可能會在最終方案中適當提高報價或增加其他激勵措施。
行業意義:成熟市場的標志
這次事件標志着加密行業從技術驅動的"蠻荒時代",進入戰略整合與商業競爭並存的"成熟時代"。
我們看到了三個重要趨勢:
結語
無論Stargate最終花落誰家,這場收購傳奇都將成爲加密世界應對傳統商業戰略的經典案例。它提醒我們,隨着行業的成熟,單純的技術創新已經不夠,資本運作、治理智慧和戰略眼光同樣重要。
這場跨鏈橋大戰還在繼續,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結果。不管怎樣,它都已經爲整個行業的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它就像一個十字路口,預示着我們正從一個自由探索的時代,邁向一個巨頭林立、合縱連橫的新階段。